災難醫學

TWD$1,500
- +

導 讀

話說民國八十五年七月,內政部在林口的警察大學舉辦了一場為期兩週的災難應變系統訓練營,課程的講師主要是一群來自美國德州有基督教色彩的國際健康基金會,而參訓的學員,則橫跨了來自警政、消防、社政、軍方、衛生醫療、工程、行政管理等部門,總共二百餘人,學員必須住宿,外出需請假,課程全程使用英文,但搭配中文的即時口譯。我那時候剛完成急診醫師訓練,就被醫院指派去參加。大家原先預期是離開工作崗位出來散散心,沒想到居然是比教育召集還可怕的煉獄,除了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的主要課程外,清早還要起床做早操,晚餐後還常常有小組分組討論。那時世界杯足球賽準決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我們卻被迫與世隔絕。

 

課程的內容非常多元,所有災難應變相關的課題,除了少部分有分組之外,大部分的課程每個人都必須學,災難醫療救護當然不用提,工程、物理、通信、精神心理、社區管理、行政後勤管理、指揮體系、溝通技巧等等,也通通包括在裡面。講師們是因宗教奉獻的理由而前來,多次強調沒有領我們的講師費,旅費也自理,學員倒也不領情,在炎炎夏日一上課就是打瞌睡,有幾次他們課程負責人很不客氣的直接在講台上開罵,他說神告訴他們這裡即將有大災難,所以他們飛了半個地球,要用他們的經驗拯救我們,沒想到我們只會睡覺。如果知道三年兩個月之後台灣會發生集集大地震,而且應變上會出大問題,我們真的不應該打瞌睡,只是當時大家反而認為他們是神棍,集體要求把一些有宗教色彩的課程取消,他們也被迫接受,臨時增加一些諸如演習規劃、演習化妝、指揮體系規劃等課程,也增加了幾次的實兵演習及桌上演習。很多學員不能免俗地認為這些是灌水的課程,最後課程在不是很融洽的情況下結束,學員各奔東西。我後來在大災難中又再與一些同學碰面,談起往事,不勝唏噓。

兩年之後我到美國華府去進修災難醫學,到美國後才發現這樣的課程非常稀少,因為要集合各行各業多種專長的專家太困難,除了少數以災難應變管理為重點的訓練機構偶而舉辦收費高昂的課程外,一般的大學或研究機構是沒有的。在美國由於語言、文化或是國安的問題,我們常無法親身參與他們的演習,最多只能在旁邊觀察,這兩週的經驗反而絕無僅有。台灣有很多的應變準備,都有「橘逾淮為枳」的問題,尤其以演習及指揮體系為最,我們口口聲聲模仿外國的制度,其實只有學到皮貌,內部運作邏輯老早蕩然無存,那次課程中所參與的演習及應變體系規劃,反而是最原汁原味的,只是當時沒有慧眼去認識。當時我就覺得台灣應該要有能力自己舉辦符合現代應急理念且符合我們需要的課程,如果這目標太難,先有能完整傳達理念的教科書總該比較簡單吧?後來發現這也非常不容易,醫療救護技術有很多書籍可以參考,中文化其實沒有很大的必要,應變管理要用中文完整地表達就不容易了,要符合台灣的需要更是困難。


有次與美國有實務救災經驗的專家閒聊,他們本身很多有軍方經驗,參與過戰爭;他說救災與軍事作戰很像,大家知道敵人大概是怎麼一回事,可是很少人真正面對面見到,每個人做的都只是一個局部的工作,而好的將領就是要把目標分解成為一系列能夠達成的待辦事項,再投入適當的資源一一完成,空有理想及技能是沒有用的,管理的方法才是其中的關鍵。美國是科技大國,資源非常豐沛,各種專業人才濟濟,但是最近數十年在應變管理的成長,主要是在系統整合及思維上的改變,科技上的創新或應用,雖然每天都有新進展,但他們相對上反而是務實而偏保守,必須經過實戰的驗證,才會進行確切的投資,花大錢買新科技、新玩具相對較少。二十多年來我參與國內的災難應變,時常感慨我們還停留在船堅炮利的想法。

我們在讀外國災難醫學或是緊急應變文獻,最大的挑戰就是要先瞭解該國的背景,很多建議或是作法,是在這些前提下成立的。在台灣,我們比較能接觸到災難應變的書籍,主要是以日本及美國為主,然而他們災難相關的制度很複雜,很多是根基於歷史、政府體制及社會文化,因此,整本書中一大半就是談他們的制度,讓初學者倍受干擾。他山之石是我們脫胎換骨的捷徑,可是如果忽略了本質性的差異,隨便將外國的作法移植到國內,很容易水土不服而讓應變本身形成了新的災難。


災難醫學是把應急管理的知識與醫學做結合,而不只是救援中會用到的醫療救護知識與技術的匯集,如果沒有在廣度及深度上掌握其背後的體系,很容易會發生「瞎子摸象」的問題,把某一項的技術教條,當成金科玉律而生硬地套到所有的場景,例如檢傷分類、偵檢除污或是搜救等,讓其他專業領域的人質疑其邏輯,這些都是偏重技術而沒有兼顧管理思維的問題。此外,災難醫學不是只考慮到個人,更要考慮到受影響的人群及社區,因為災難應變會牽涉到政治、社會及文化習俗等;一個闌尾炎的手術,世界上醫療水準足夠地區的做法都差不多,
可是一個公安場所的重大火災,各國在應變上的差異就很大,甚至同一個國家各地的差異性就很大。


我們可以簡單把災難醫學相關的知識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快的知識」,學習之後馬上就能操作,也能夠評估成效,例如檢傷分類、防護衣穿脫、脫困技術;另一類是「慢的知識」,學習後必須要不斷地反芻及在工作中驗證,才能真正體會其內涵,例如指揮體系與緊急事件管理。這兩者都是緊急應變中不可偏廢的重要部分。「快的知識」,大部分都是屬於可以科學驗證的技術層面,在不同的國家、文化環境中,差異不大,比較容易參考外國的教科書來增刪;但是「慢的知識」,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就很大,我個人的心得,美國應急管理的特徵及
思想框架,與台灣目前思維最大的不同點,主要是「全災害」、「後果管理」及「單一應變體系」。這本書是承襲這樣的思想框架,以此來貫穿各種災難應變及災難醫療的思維,這是本土相關書籍中比較少見的,雖然初試啼聲,卻有劃時代的意義。


災難的發生,並不是天天都有,養兵千日的整備工作,如果不是在災難應變當下,努力是很難被看到的;在應變當中,大家矚目的是擔任英雄角色的人,扮演關鍵角色的眾多幕後人員往往被忽略。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真正從事應急整備事業的,很少有機會需要守得住繁華,但是總是要耐得住寂寞。這本書的作者群,包含了不同的世代,都是想要離開傳統的束縛,尋求流奶與蜜應許之地的勇者,雖然目前仍在曠野中尋覓,但總希望能找到桃花源。顧炎武有言:「遠路不須愁日暮,老年終自望河清」,災難當下社會高度重視,過後又會遺忘,這是人之常情,就像我們漫長旅程中的每次日出日落,不須要訝異喪志;然而我們必須對於目標要有清楚的認識,時時砥礪,不要迷失了方向。相較於美日諸國,台灣在這彈丸之地要面臨如此眾多的危難,應該要有更多的人來耕耘這領域。聖經有言:「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 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希望藉由這本書拋磚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的人來投身於這領域,以及更多各領域的專家能貢獻智慧於此,讓我們能成為在風雨中挺立的強韌之島。

 

 

 

目錄
序 ........................................................................ 3
導讀 ........................................................................4
編者群介紹 ..................................................................8
PART 1災難醫學導論 ....................................................14
CH 1 國家災害防救體系與災難醫療應變系統 ..........16
CH 2 台灣災難醫療應變系統的演進 ....................... 28
CH 3 災難與緊急事件的健康衝擊與醫療需求 ......... 40
CH 4 台灣災難醫療的挑戰和未來 ........................... 60
CH 5 緊急醫療救護系統 ......................................... 72
CH 6 緊急應變中心 ................................................ 86
CH 7 緊急事件管理的核心精神 ............................. 100
CH 8 緊急事件管理系統與事件指揮系統 ................116
CH 9 資訊管理與緊急事件的評估 .......................... 138
CH 10 安全管理 ..................................................... 154
CH 11 後勤管理 ..................................................... 168
CH 12 災難醫療救護隊的概念與運作 .................... 184
CH 13 災難心理衛生 .............................................. 194
CH 14 災難與公共衛生 ......................................... 206
CH 15 檢傷分類 .....................................................220
CH 16 通訊 ............................................................240
CH 17 公眾資訊管理與媒體溝通 ............................254
CH 18 資訊科技與災難 ......................................... 268


PART 2緊急應變的策略 .............................................282
CH 19 城市搜索救援 .............................................284
CH 20 大量傷病患事件 ..........................................306
CH 21 創傷病患的評估及處置 ...............................322
CH 22 災難的特殊創傷疾病 ................................... 332
CH 23 災難時的傳染病處理原則 ...........................348
CH 24 災難時的慢性病管理 ...................................356
CH 25 災難時的環境急症 ......................................366

 

PART 3個別災難導論 ..................................................376
CH 26 颱風與水災 .................................................378
CH 27 地震、海嘯、火山 ......................................390
CH 28 輻射緊急事件 ............................................ 406
CH 29 生物病原緊急事件 ..................................... 428
CH 30 化學物質緊急事件 ..................................... 444
CH 31 大量燒傷事件 .............................................472
CH 32 大型活動 .................................................... 486
CH 33 陸上交通事故 ............................................ 498
CH 34 海上交通事故 ............................................. 516
CH 35 空中交通事故 .............................................528
CH 36 恐怖攻擊事件 .............................................540


PART 4醫療機構的緊急事件管理 ........................550
CH 37 醫療機構的緊急事件管理導論 ....................552
CH 38 醫療機構緊急應變指揮系統 ........................562
CH 39 醫療機構的緊急事件管理計畫 ....................584

 

PART 5災難教育與演習 ............................................ 600
CH 40 演習的基本認識 ..........................................602
CH 41 演習規劃與設計 .......................................... 614
CH 42 演習的執行、評估、檢討與改進 .................632


附錄 .....................................................................650
名詞中英對照 ...........................................................652
圖索引 .....................................................................657
表索引 ..................................................................... 661
Box索引 ..................................................................663

  • 商品貨號:災難醫學
  • 出版日期:2023-02-17
  • ISBN:978-626-7167-09-0
  • 頁數: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