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核心課程

TWD$1,800 TWD$1,620
- +

良好的醫學教育必須根基於良好的醫學教材,在我個人的外科教學過程中,早期曾經參與兩次外科醫學叢書的編寫。最早是在1980 年左右,由臺大外科林天祐教授擔任總主編,117 位專家參與的「中華現代外科全書」共十二冊。由外科各領域的專家以親身經驗及資料為基礎,並網羅最新知識,撰寫而成。據稱是我國醫學人士首次寫成的中文醫書,是由曾任考試院副院長及臺灣商務印書館董事長的王雲五先生所推動的科技大學叢書之一,主要是提供醫學生學習及各專家之參考。約二十年後的西元2000 年左右,則是由臺灣外科醫學會策劃,臺大外科李俊仁教授擔任主編,也是動員了百多位全國相關領域的專家,經歷多年完成的「實用外科學」,分總論及各論I、II、III,共四大冊。


然而醫學科學日新又新,醫療技術不斷進步,醫學教材也必須能夠適時調整,以確實符應學生學習之需要。因此,類似上述經典式的外科叢書,就無法符合實際的需求。有鑑於此,臺大外科在張金堅教授擔任主任期間,領導整合外科同仁,就外科各次專科領域,挑選最具代表的主題,編寫出「外科核心100」做為醫學生進入臨床外科工作的入門課程教材。「外科核心100」跳脫傳統填鴨式的知識傳輸,而代之以案例分析及問答討論方式進行,受到學生一致好評。


約十年後,在賴鴻緒教授擔任外科主任期間,一方面基於外科醫學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則是為因應當時醫學教育制度的變革,同時也為補正原以案例分析方式進行,恐讓學生缺乏系統性思考之疑慮,再度整合科內原核心100 之授課教師,以上課之綱要為主軸,並考量學生之實際需求及歷年之回饋資料,重新彙編成「臨床外科核心100」一書。


轉眼又過了五年,這期間,各種新知識、新技術更加快速進步發展,例如對疾病成因的瞭解,或是藥物治療的進步,可能改變外科治療的方法;另外,分子醫學的發展也可能改變疾病的分類,甚至產生新的診斷。凡此,都需要對外科教材予以適時更新。因此,在現任外科主任黃俊升教授的領導之下,集合科內各領域專家,完成了「外科核心課程」新書,是由臺大醫學院出版的醫學叢書之一。


在新書即將出版之際,特藉此對黃俊升主任及諸位外科同仁的努力與付出表示由衷的敬意。相信此書的出版,除了有助醫學生外科醫學的學習之外,亦能做為各領域醫師及醫療專業人員重要之參考資料,並對外科醫學的進步提供貢獻。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陳維昭 謹識
110 年9 月

 

 

長期以來本校醫學院附設醫院一直是國人心目中臨床醫療的龍頭醫院,而本校更以培育一流醫療人才為不可旁貸的重責大任。良好的醫學教育是提升醫療品質的根本,為了維繫本校一貫優良的醫學教育,並養成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校醫學院率國內之先,推展啟發性小組教學,強化以問題為導向的臨床學習。同時為了改善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間的學習落差,本校醫學院更積極推動基礎– 臨床醫學整合課程,讓醫學生在進入醫院實習之前,能充分掌握將基礎醫學知識應用於各臨床學科的基本能力。然而這些課程及教材與實際臨床案例仍存在著不小的落差,使得初到醫院學習的醫學生無所適從,難以精確掌握病患的問題與處理的方式。特別是外科這種強調動手實做學習的科別,要引領學生入門臨床實習,更是加倍的困難。而這樣的問題在近三年因為醫學系改為六年制,第七年的臨床實習課程被取消之後更顯得嚴重。


所幸外科部自黃俊升教授擔任主任之後,即積極的導入一對一導師制的臨床實作導向學習(clinical-practice based learning),學生透過在導師團隊的臨床實作中,能快速地將過去的基礎臨床知識,加以應用學習。這樣的學習模式不僅迅速地搭起課堂學習與臨床實習的橋樑,並大幅減少第七年的臨床實習課程被取消之後,臨床實作能力下降的落差。然而一對一導師制的臨床實作導向學習,不免有流於片段的可能性,為了削減這個弊病,黃主任充分利用原有醫學系四年級的基礎外科學及五年級的「外科核心100」課程,加以重新整合增減,讓學生從四年級的基礎課程到五、六年級的帶狀核心課程,三年一貫無縫接軌,深入淺出介紹各種外科常見疾病的臨床特徵、診斷方法、治療方式以及術後照顧等,以期學生對外科各個次專科領域代表性疾病都能有系統性及全面性的了解。


新制課程推出三年以來成效卓著,更獲得學生一致讚揚,外科部包括黃主任本身及多位老師,均獲得包括北美校友會最佳教師及臺灣大學或臺大醫院優良教師等的肯定。外科部全體教師對教學的付出以及對本校優良教學傳統的維持,實在令人感動及欽佩。很高興看到黃俊升主任及陳炯年副主任在課程實施三年之後,積極邀集科內相關同仁將新制課程整理成冊,內容從基礎外科知識到最尖端的外科技術新知,巨細靡遺豐富精彩,對醫學生跨入臨床外科學習有極大的幫助。今值此書出版之際,僅在此代表臺灣大學感謝黃俊升主任、陳炯年副主任及外科全體同仁對臨床醫學教育之付出及貢獻。


國立臺灣大學副校長
張上淳謹識
110 年9 月

 

自陳維昭校長擔任醫學院院長的時代開始,本院便致力進行醫學教育改革,並在醫學系推出基礎、臨床整合課程,目的便是要培養未來的醫師,能夠在臨床上靈活運用基礎醫學的知識,使醫學生的學習能夠前後貫通。剛開始推動整合課程時,臨床教師反彈很大,因為對老師的負擔增加,學生也不適應。經過陳校長與時任教務分處主任的謝博生教授的努力,以及後續楊泮池、張上淳等院長的持續努力,臺大醫學院的醫學教育改革逐漸步上軌道,至今也已近三十載。


如今,全國的醫學教育再逢重大變革,七年制的醫學系正式改制為六年制,取消第七年實習醫師,畢業取得醫師執照後的一般醫學訓練增加為兩年。以往醫五、醫六的見習醫師在臨床參與較少,但畢業前還有實習醫師一年,可在正式取得醫師執照前再強化臨床經驗,如今改制後,如何讓醫五、醫六學生在畢業考照、成為正式的醫師並進入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時,即具備基本臨床判斷的信心及能力,這是現今基礎臨床整合的新目標。
外科是特別著重動手操作的科別,外科臨床的經驗自是難以從口授課程或是單純課堂討論中體會。在新一波的改革趨勢中,黃俊升主任率先調整醫五、六的外科見習制度,一對一導生制度讓學生有更多臨床參與的機會,相信對醫學生而言有很大的體會,而除了臨床的實際應用,也需要維持基礎知識的學習,本次新版的外科核心課程除延續先前「核心100」的內容,並整併過往醫四至醫七課程,以各次專科分類,包括一般外科、乳房外科、大腸直腸外科、小兒外科、整形外科、胸腔外科、心臟血管外科、及神經外科,各科的重點疾病及處置皆涵蓋其中,並含括手術週期照護及移植、外傷總論等,對於初入臨床的醫學生而言,想必可快速提供需要的外科知識。


The Washington Manual 系列是醫學生及住院醫師們進入臨床時熱門的口袋書,究其起源為華盛頓大學為本校醫學生、住院醫師、研修醫師等提供醫學教育而編修的參考書,由各科總醫師負責編輯,並在數十年再版中持續提供最新以實證為基礎的療法,而今已成為國際暢銷醫學書籍,其對醫學教育的影響廣布全世界。本書之編修與理念應與The Washington Manual 系列初衷相似,即對醫學生教育的責任與承擔;臺大醫學院身為全臺灣醫學院之首,自是在醫學教育上備受矚目,要感謝外科部眾多老師們對醫學教育的熱忱及貢獻,更期待本書能如同華盛頓手冊系列,成為臺大醫學院的代表著作及值得驕傲的傳統。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院長
倪衍玄 院長
謹識
110 年9 月

 

 

 

臺大醫學院附設醫院外科部,一直以來都是培育臺灣下一代外科領導人的搖籃。隨著科技的進步,外科的發展也日新月異,本院所服務之病人也逐年增加。臺大外科長久以來也秉持著本院教學、研究、服務的精神,教導外科醫學生,住院醫師同時也醫治病人,不只達成臨床教學的重任,也獲得病人的信任。


由於醫學系之學制由七年改為六年,壓縮了學生學習的時間,但學生要學的知識與技術並未減少,反而增加。有鑑於此,為維持優質的教學效果,以臨床實境融入知識傳承,外科黃主任除了強化以病人為中心的團隊照護,即以主治醫師、住院醫師、醫學生所組成之團隊,兼具病人照護與教學,讓學習更有效率。同時也將臺大外科自1997 年開設之「核心100」課程,依照現行醫四、醫五、醫六外科相關之課程題目,重整濃縮,請授課老師重新編寫,而進一步蛻變為「外科核心課程」一書,供同學們參考。


所以本書的特色之一是請有意願的同學加入編寫行列與老師共同合著。這本書的目的是將外科重要且基本的題目,以精簡易懂的方式呈現,可供同學們課堂學習之參考。讓他們能在較少的學習時間中,獲得應有的外科知識。


我非常榮幸來推薦此書,相信這是一本外科學入門之必備參考書,不但可減少同學們學習之負擔,也能得到良好的臨床照護與應用能力,也期許外科同仁能繼續臺大外科的優良傳統,持續培養新一代之外科人才。


臺大醫院院長
臺大醫學院內科特聘教授
吳明賢謹識
110 年9 月

 

「外科核心課程」主要是針對醫學生與住院醫師所撰寫,內容為外科學之臨床科目,包含一般外科、乳房外科、大腸直腸外科、小兒外科、心臟血管外科、神經外科、胸腔外科、整形外科、創傷外科,有助於培養住院醫師臨床核心能力,以及提升對各外科次分科疾病的認知,是一本很完整的入門教材。


本書將一些複雜的觀念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用9 篇共計91 個章節跟讀者說明,從基本觀念的建立、流行病學的症狀、診斷與預後,皆有完整的論述。與一般外科教科書相比,本書有幾點重要的獨到之處,除了融合疾病的臨床觀點、基礎醫學與各專家的實務經驗之外,各章節前言也有重點摘要,對於通篇學習重點預作提點,另外也採用了大量影像照片與圖示來強調重要的觀念,包含解剖圖、手術圖、病理照片、放射診斷照片及手術示意圖等,讓讀者能夠透過文字化與圖像化並行的陳述,快速了解病人的臨床表徵與手術進行方式。


相信本書對於學習外科學的醫學生或住院醫師來說,除了能夠培養結合實證醫學與臨床實務之外科專業,對於診治與照顧外科病人上,如何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況、疾病特性、背景與性格傾向,協助病人選擇適合的治療模式,在在都是成為一位專業的臨床醫師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感謝黃俊升主任在繁忙的外科業務下,仍帶領臺大醫院外科部所有老師完成此書,相信此書的出刊,一定會對有志從事外科服務的年青醫師有非常大的幫助!


臺大醫院前院長
臺大醫院醫療體系管理發展中心總顧問醫師
陳石池謹識
110 年9 月

 

 

教學是大學醫院存在最重要的目的,而外科學則是醫學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


個人於2017 年2 月接任臺大外科主任,接任後即面臨醫學系從七年制改為六年制。相較於七年制醫學系畢業前有一年實習醫師階段,六年制學生畢業後即成為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醫師(PGY),直接承擔照顧病人的臨床工作及法律責任。外科的訓練除了知識的傳遞,更加強調臨床技能的養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強化醫學生的外科教學,自是一個迫切的課題。


本人接任外科主任後即開始思考教學變革,希望從過去以口授課程和病例討論為主的小組教學,改成強調臨床見習的教學制度。小兒外科許文明教授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許教授強調Clerk 如同櫃檯的店員,應該第一線面對病人,學習處理應對的方式。而我則認為之前外科教學太多的小組討論和口授課程,讓學生在外科沒有太多思考、觀摩、操作的機會。於是在陳坤源、林本仁等同仁的規劃下,全新(也正好是新制六年)的外科教學模式於焉誕生,除了每天一個鐘頭的口授核心課程,其他時間回歸病房團隊運作。學生在主治醫師及學長姊的指導之下,第一線實際參與病患的手術與照護,如此一來即可彌補舊制實習醫師廢除之後,臨床實作能力學習減少的損失,也同時了解醫學倫理與人際溝通之技巧。在第一次醫五同學實習座談,問到大家在外科好不好,許多同學大聲回答「好」,頓時讓我吃下了定心丸,覺得外科教學的改變踏出了成功的一步。新的教學制度跳脫傳統填鴨式的知識灌輸課程,引發學生對外科學的興趣與了解,讓臺大外科的新制教學在推出之後獲得學生一致歡迎。


然而這樣的安排勢必會擠壓原有口授課程的時數。傳統的臨床課程從四年級就開始,過去外科也在五、六年級安排了不少口授課程,這些課程難免有許多重複,因此在新制有限的學習時數下,這些課程勢必需要重新整合,才能讓學生更有效率的學到外科必備的知識。在科內多次教學相關的會議中,本人和各次專科負責同仁,重新審視醫學四外科臨床課程到醫學五、六年級的外科核心課程,希望避免主題的重複及疏漏,並加強重要主題的循序進階,讓醫學生從四年級的基礎– 臨床整合課程,無縫接軌到五、六年級的臨床(知識)– 臨床(技能)整合課程。原本醫五兩週密集的外科核心100,由各分科審慎選出外科臨床工作重點課程,或刪或增,改為每天的帶狀課程,以期學生在畢業前能充分掌握外科相關的知識及技能,在六年的學業結束後,成為足以承擔責任解決病人問題的醫師。


這本新出版的「外科核心課程」,是外科部針對全新的醫學教育制度,精心設計去蕪存菁的外科精華課程。在新制課程實施三年之後,很高興在外科部老師共同的努力,尢其是副主任陳炯年教授大力協助之下,看到這本全新的「外科核心課程」順利出版。衷心期盼這本書能成為所有醫學生從基礎醫學跨到臨床外科的最佳學習伴侶。


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
黃俊升謹識
110 年9 月

 

 

 

目錄

 第一篇 總論    
01  手術前之評估及準備01    陳炯年   3  
02  外科病人的新陳代謝及外科營養學    吳經閔/楊卿堯/林明燦   11  
03  全靜脈營養    吳經閔/賴逸儒/林明燦   17  
04  器官移植概論    李志元/ 陳建嘉/蔡孟昆   21  
05  移植後合併症    陳建嘉/李志元/蔡孟昆   25  
06  器官移植之免疫抑制劑用藥及排斥    李志元   31  
07  外傷病患的評估與處置    李柏居/林子忻   41  
08  外傷病患的重症照護    郭庭均   47 

 第二篇 一般外科      
 09  疝氣   葉娟   53  
 10  急性腹症之診治   袁瑞晃   59  
 11  胃癌   賴逸儒/陳炯年/林明燦   71  
 12  穿孔性消化潰瘍   陳炯年/賴逸儒/林明燦   75  
 13  胃腸道基質瘤   楊卿堯   81  
 14  肥胖及代謝性疾病的外科治療   楊博仁/陳炯年/林明燦   85  
 15  甲狀腺結節   吳明勳/陳坤源   91  
 16  甲狀腺機能亢進   吳明勳/陳坤源   97  
 17  副甲狀腺機能亢進   陳坤源/吳明勳   103  
 18 胰臟外分泌細胞癌   田郁文/郭庭均   107  
 19 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   田郁文/楊卿堯/郭庭均   111  
 20 胰臟囊狀腫瘤   郭庭均/楊卿堯/田郁文   117  
 21 肝衰竭的治療   何承懋   125  
 22 肝癌的外科治療   蕭智陽/何明志/胡瑞恒   129  
 23 肝臟移植   何明志   139  
 24  膽管癌   吳耀銘   149  
 25  膽道疾病與微創手術的應用   吳耀銘   155  
 26  外科重症臨床營養學   郭庭均/林明燦   161  
 27  腎臟移植   陳建嘉/李志元/蔡孟昆   167 

 第三篇 乳房外科     
 28  乳房腫瘤的診斷與乳癌的手術治療   黃俊升   177  
 29  良性乳房腫瘤   王明暘   189  
 30  乳癌的全身性治療   郭文宏   195 

第四篇 大腸直腸外科      
31  大腸直腸癌   林本仁/黃約翰   213  
32  大腸直腸癌之外科治療   梁金銅   235  
33  痔瘡與肛門周圍疾病   陳姿君/洪基翔/梁金銅   243  
34  直腸與肛門疾病之外科診療   梁金銅   251  
35  潰瘍性結腸炎   洪基翔/魏淑/梁金銅   259 

 第五篇 小兒外科      
36  小兒外科病患的手術前評估與手術後照顧   許文明   265  
37  小兒肝膽外科疾病   林文熙/許文明/賴鴻緒   277  
38  腸衰竭及小腸移植   陳芸   285 

 第六篇 整形外科      
39  外科傷口之癒合   鄭乃禎   293  
40  縫線與引流管   鄭乃禎   299  
41  燒傷   楊永健   304  
42  吸入性灼傷  楊永健   313  
43  慢性傷口  鄭乃禎   319  
44  軟組織感染  戴浩志/蕭卓倫(協助整理)   323  
45  顯微手術  戴浩志/蕭卓倫(協助整理)   333  
46  頭頸部腫瘤之重建治療  謝榮賢/戴浩志/洪學義   343  
47  乳房重建  黃傑慧/蔡佳玲(協助整理)   349  
48  淋巴水腫  趙崧筌/林穎聖/黃柏誠/官振翔   357  
49  顏面外傷  陳右昇/黃柏誠   365  
50  手部斷指外傷與重建  黃慧夫   373  
51  手部功能之重建  謝榮賢/羅健誠(協助整理)   383  
52  先天性顱顏畸形  謝孟祥   391  
53  變性手術  黃柏誠/洪學義   397  

 第七篇 胸腔外科      
54  肺部腫瘤之診斷  郭順文   405  
55  肺部腫瘤之外科治療進展  廖先啟/陳晉興   409  
56  食道癌  李章銘   421  
57  食道功能性病變  陳克誠/黃培銘   429  
58  縱膈腔與肺部感染疾病之外科治療  黃培銘   439  
59  氣管疾病  蔡東明   451  
60  氣胸  林孟暐/蔡佳玲(協助整理)   457  
61  膿胸  林孟暐/蔡佳玲(協助整理)   469  
62  肺臟移植於末期呼吸衰竭與肺血管疾病之治    徐紹勛   479  

 第八篇 心臟血管外科      
 63  體外循環及心肌保護   周迺寬/陳政維   495  
 64  機械循環輔助:葉克膜與人工臟器   王植賢/林明賢/陳益祥   501  
 65  葉克膜運用的倫理考量   周迺寬   511  
 66  心肺復甦術   紀乃新/李宜頻(協助整理)   515  
 67  不用體外循環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許榮彬   519  
 68  主動脈瓣疾病之外科處置   虞希禹   527  
 69  二尖瓣疾病之外科處置  紀乃新   535  
 70  臺灣的心臟移植  許榮彬   541  
 71  心室中膈缺損  周恒文/陳益祥   547  
 72  法洛氏四重症  黃書健   557  
 73  大動脈轉位  黃書健   565  
 74  肺靜脈回流異常  周恒文   571  
 75  腹主動脈瘤  吳毅暉   579  
 76  主動脈剝離(夾層)  詹志洋   587  
 77  周邊血管疾病  詹志洋   599  

第九篇 神經外科      
78  頭部外傷  黃博浩/黃勝堅   611  
79  慢性硬腦膜下出血7  王國川   619  
80  脊髓損傷  曾峰毅/蕭輔仁/賴達明   623  
81  神經膠質細胞瘤  郭律廷/曾漢民   629  
82  腦膜瘤  郭律廷   635  
83  腦下垂體腫瘤之外科療法  楊士弘/陳敞牧   639  
84  轉移性腦瘤  王奐之/曾勝弘   645  
85  腦中風之外科治療  黃博浩/賴達明   651  
86  蜘蛛膜下出血  王國川   657  
87  腦血管毛毛樣病  郭夢菲   665  
88  頸椎退化症之外科療法  楊士弘/賴達明/蔡瑞章   675  
89  脊椎轉移性腫瘤的外科療法  曾峰毅/曾漢民   681  
90  水腦症  楊士弘/郭夢菲/蔡瑞章   687  
91  立體定位放射手術與電腦刀  蕭輔仁   695  

 索引      703  
 

  • 商品貨號:978-986-5452-57-5
  • 作者黃俊升 陳炯年等
  • 出版日期:2022-01-17
  • ISBN:978-986-5452-57-5
  • 頁數:748
  • 尺寸:19 x 26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