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早產兒之早期介入模式的再升級
2021 年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方興未艾,卻也是人們得以停下腳步,好好清理身邊積累事務的時刻。審視待辦的諸多事項中,『與巴掌仙子共舞- 周歲前的育兒技巧』一書的更新,正是我心中最念茲在茲的。
首版『與巴掌仙子共舞- 週歲前的育兒技巧』是在2010 年誕生,源自於2006-2009 年我們進行第一項國衛院臨床實驗「早產兒的早期介入」,當時有感於查詢到的早產兒早期介入計畫的資料很少,且大都是國外學術機構以英文撰寫,乃參酌相關文獻並蒐集臺灣早產兒家長最關心的照顧需求,設計出符合當代發展理論與本國文化情境的早期介入計畫。經過台大、馬偕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的臨床實驗與長期追蹤後,發現此早期介入計畫能夠有效地促進早產兒的餵食、生長、認知發展、動作發展、行為表現與情緒調控,也有助於早產兒與其母親的互動品質。陸續透過學術論文發表、書籍出版、學校授課、國際學術研討會演講以及國內醫療照顧人員繼續教育課程的經驗分享,讓更多人知道早產兒早期介入的重要性,也對建立臺灣自己的照顧模式亦即所謂的「早產兒的早期介入1.0版」有了信心。
從第一項的臨床實驗中,我們累積不少從住院期到出院後的門診與居家服務實務經驗,覺得有必要進一步調整早期介入的內容與模式,也幸運地於2012-2016 年再度獲得國衛院的研究經費補助,進行第二項臨床實驗「早產兒以家庭為中心的早期介入:療效與社會生物途徑」,參與的醫院除了原有北部的台大與馬偕醫院,更擴及南部的成大醫院。介入內容的修訂包括:加強寶寶情緒調控處理與親子互動衛教以提升家長的親職能力、增加母乳哺育的知識與技巧以建立母親餵食嬰孩的信心、設定寶寶各年齡範圍的成長小目標以鼓勵家長積極投入居家發展活動、以及使用更淺顯平實的文字以幫助家長的閱讀與了解。這項研究結果顯示,「早產兒的早期介入2.0 版」能夠有助於早產兒的餵食、生長、認知、注意力與動作發展,也有效降低父母的心理壓力。同時,家長若能積極、規律以及完整地實施居家活動,盡可能每天提供涵蓋各年齡單元中所提及的各種發展活動,且活動時間累積達2 個小時,則早產兒的發展療效較為明顯,驗證了家長早期積極參與對於孩子發展預後的重要性。
在籌備『與巴掌仙子共舞- 周歲前的育兒技巧』第二版的11 年當中,適逢臺灣外籍父母日益增多,臨床上提供家長衛教時,常遇到語言溝通的不足。乃和臨床好夥伴楊佩瑜物理治療師共同合作,於2016 年向台大醫院申請通過研究計畫,將『與巴掌仙子共舞- 周歲前的育兒技巧』第二版分別翻譯成英文與越南文( 將另外發行)。
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中文版的文字內容得以進一步的潤飾,所有插圖亦重新請黃意絜小姐設計,具有文藝活潑的風格。
推動早產兒以家庭為中心的早期介入,有賴跨專業的新生兒照顧團隊和家長一起來努力。在陪伴早產寶寶成長的過程中,每次看到又有一個孩子平安順利地準備出院,就會感到非常欣慰。在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中,我深深體會到孩子的生命具有無限的潛能,而家長給予的支持與呵護是非常具有影響力的。最後謹將這本書獻給所有的早產寶寶,祝福你(妳)們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地長大,也要跟所有的早產兒家長說,辛苦了!讓我們一起為小寶貝加油喔!
國立台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教授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常務理事
世界物理治療聯盟亞太區域主席
鄭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