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醫學即時超音波入門

TWD$800
- +

 

推薦序

整合醫學科(Hospital Medicine)是臺大醫院內科部自2017年開始創新發展的一個專科,他延續柯文哲教授在2009年創立的急診後送病房,以收治急性住院為主
要任務,也傳承謝博生教授推展的一般醫學(General medicine)的理念,強化醫療團隊第一線照護病人能力,並強化醫師在分級醫療的角色。在臺大醫院,整合醫學科的醫師十年來照顧的是急診入院最複雜的病人,這樣的醫師除了跨科別整合,還需要能領導團隊,醫師的能力與眼界都需要提升,在訓練上是一大挑戰。

超音波的引進臨床醫學,可以說是近代醫學的里程碑。全世界第一台臨床診斷用的超音波掃描儀SSD-1於1960年由日本ALOKA公司研發問世,而臺灣的第一台醫用
超音波在1966年由臺大醫院神經科洪祖培教授及神經外科林成德醫師引進A-mode超音波(線條超音波)。


臺灣婦產科領域很早開始使用超音波診斷,也是近代超音波技術發展的始祖。1969年臺大醫院婦產科陳皙堯教授從日本購入臺灣第一台B-mode超音波(平面超音波),帶動了超音波應用在婦產科臨床的潮流,之後超音波不僅逐漸擴及到內科、外科、泌尿科與心臟科等其他專科。超音波影像從線條到平面到立體,不僅是影像愈來愈進步,且超音波儀器也變得更加輕巧。


「即時超音波」(point-of-care ultrasonography)則是一個新典範,它是2011年由新英格蘭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定名,定義是將超音波帶到病人所在之處即時診斷或輔助治療。目前超音波製作的技術成熟,體積越來越小,機動性提高,解析度與畫質也進步,未來的醫師必須熟悉以超音波來輔助病史詢問與理學檢查所產生的臨床問題,在病床邊做進一步的鑑別診斷與病情溝通。


臺大醫學院一直走在醫界的最前線,此次由內科部整合醫學科團隊,出版國內第一本指導臨床醫師即時超音波能力的著作。內容包含心臟、肺部、腹部、血管、關節
各系統的快速重點評估,並且加上問題導向的呼吸窘迫、低血壓與寡尿等鑑別診斷。翻閱此書,彷彿看到住院醫師超音波能力的大補帖。我想,也只有強調不分科的整合醫學,才能有這樣廣泛的臨床個案經驗,足以彙集成這本書。這是一本醫學生與住院醫師學習超音波入門的好書,衷心推薦。

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何弘能

 

 

  • 商品貨號:978-986-5452-14-8
  • 出版日期:2020-02-01
  • ISBN:978-986-5452-14-8
  • 頁數:266